这次乱想的内容是关于生活,关于激情。
至于乱想的起因,是因为我正在筛选、分类自己曾经的一系列歌单,并且想要找出那些无论什么时候听,无论听几遍,我都不会听腻的歌曲。于是,我便按照顺序,一首一首地开始听曾经喜欢的歌曲。
因为我是高中那会才慢慢养成的听歌习惯,所以歌单里的歌大多数都是那时候收录的,而它们也大都反映的是当时的听歌品味。
即便我所在的高中没那么贴近普遍认为的那种高中形象,并且我平时的学习生活也没有那么贴近很多人的高中经历,但经历过国内高中教育的应该都懂这个时间段里,尤其是高三冲刺高考的感觉。
印象里,由于改走读,高三下学期我的作息急剧变差,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糟糕。说我是每天在梦游也一点都不过分。
因此当时经常通过听歌来疏通情绪,那时候歌单分类也比较简单,没记错的话,应该就轻音乐一个歌单,华语一个歌单,外语一个歌单,再加上一个旋律比较激昂的无歌词歌单。总之就是有歌词的歌曲除了语言,其他的像风格、旋律(特指激昂程度)什么的都不分开,全堆在一起。因此每次随机播放歌单,听到最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那些比较“激烈”的歌曲。
一是听多以后习惯了,二是当时压力比较大,于是那时听的歌倾向于是“激烈”的歌,尤其那些英文歌特别喜欢搞各种洗脑的旋律,加各种猛烈的节奏感,虽然我很多听不懂唱的是什么歌词(顺带一提,华语歌大部分听过的很多我也都不太清楚歌词的是什么),但当时洗脑就对了,有节奏感就对了。直到现在依然记得,高三上学期的部分时间以及之前的高二、高一,住宿生时期的我几乎每次周日返校,走在从校门到宿舍的路上、从宿舍到教室的路上,还有在教室补作业的时候,脑中总是会响起周末在家被洗脑的旋律,头也总是不自觉地跟着旋律的节奏感晃动。
这里插一嘴,应该很多人在高中阶段都听过一首歌——南征北战的《我的天空》,它是一个高考相关的电影的主题曲,不知道是不是专门为电影制作的,还是之前就有的。它的歌词、旋律都非常契合高中高考的主题。也正是重新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让我猛地感受到了那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感觉,那种激情。
考完高考,我想应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不管是考得好、考得差,在这个节点过去的瞬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教育的目的地就已经被我们“经过”了,这种感觉就像高速公路上我们开车经过了一块路边展示里程数的牌子。在它之前,我们一直看着它;快要接近时,我们仔细“端详”它;到它旁边时,我们还没来得及眨眼,就经过了它。
我想,我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听歌品味变了。我不再需要旋律感十足、节奏感强烈的歌曲来驱动自己,给自己打上鸡血。此时的我仅仅是为了消遣而听歌。
于是在听歌方面我最大的变化是,那些“激烈”的歌曲,无论是华语还是外语,无论是有歌词还是纯音乐,只要在随机播放时,它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前奏响起,我往往都会选择跳过到下一首。这么一想,貌似自从高中毕业以来,除了在情绪十分适合的时候,我几乎就没再听过这类歌曲。
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很闲很无聊的人,追求的仅是那种无所事事的清闲感,所以听的都是那些放松的、平淡的歌曲,只是在天黑之后,情绪化起来,听些感性的歌曲,即所谓的“网抑云”。
这一次的乱想当然不单单是怀旧,更多的还是现实中目标的转变——从没有目标,到十分确定要考研升学。
人人都想要保研,但看过的都知道那种高考完,经历过三个月松懈后重新辛苦三年的困难。我就是这样,被大一高数老师的川普折磨后,早早地放弃了保研的白日梦。于是之后的课程,只求通过,不求高分。混完一天是一天,但最后还是来到了考研面前。
虽然说,我有良好的科学教育,现在学的也是通常意义上最唯物的物理(应用物理学),但我任然比较相信一些虚的东西,比如命运。
当年从高考前狠狠地跌,到高考出分时惊奇地发现:高三下学期乃至其整年,第一次重回正常水平的考试居然是高考。
然而我在填志愿时却选择了一所我从未听过的,纯纯因为无意在知乎刷到的学校,而那篇帖子说的仅仅是住宿条件比另一所211好。一切都鬼使神差,我就这么选了这所离家1500多公里的大学。之后编辑志愿时,在冲一冲的专业后面选了我想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最后用了个应用物理来防止滑档。然后录取结果出来,现实又鬼使神差的告诉我,我录取的专业是应用物理学。那个明明根据往年分数线都比较稳的电子信息工程我后来查到,我那年就比它的最低分低了一分。初中老师“一分一操场”的“金句”居然真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所以进入大学以来,我就时不时地想象,学这物理就是命运,而且我们这破学校的应用物理的“应用”部分也太少了,实在想象不到理论物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得更深,掌握得更好外,比我们多些什么。
进入高等教育以后,十分经典的就是,几乎所有老师都会说:这专业好啊。什么工科,什么理科都能扯上点关系,到时候毕业了什么方向都能转入。
到现在研究考研的时候发现,其他专业考的基本就是人家的专业课,啥也不会。虽然说什么数电模电我们也学了,但我们是混在一起,加上电工内容一学期一起学完的,要求的考核难度也属于比较入门。还有最神奇的是,半导体物理这门课,我们这学校的物理居然没这课。
所以到最后,如果想跨学科考研,那就自学吧,即便考上了也还有复试等着。我是觉得成功可能性不是很高。虽然说那些我们的专业课我自己学的也不是多好就是了。
为什么我觉得“这就是命”,还有一点。之前的我已经领略到了考研的困难程度,所以我早就计划好不去考研,本科毕业工作就行。然后就读了这个专业——本科出来啥也不会,也没人要。稍微研究一下就已经知道了这专业的尿性——你得先读个研,然后你才能选择以后做什么。
我就这样过完一个“独木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之后,来到了另一个“独木桥”跟前,并且同样的不知道该选哪条道路。
但是,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我只能硬着头皮确定了一个考研的专业,大致确定了考研的科目。虽然我也不清楚我是否擅长这个方向,到现在,我也只能听命运的安排,主观能动性几乎没有。
回到前面的听歌,我一通胡思乱想到最后意识到的是,我现在面临着和高考相同的处境,却远没有当年草草面对高考的能力和状态。我现在就像一滩烂肉,呆哪都能躺着,一天轻轻松松能睡个14个小时,什么也不想做。当时高三,虽然像数学什么的最后一题最后几问,知道不会也不想弄明白,但至少其他的东西照弄不误。为了准备考研,看了许多考研经验帖,一个个都十分强悍,什么一天学15个小时的都有。
看那些稍微正常一点的,考物理学的研究生,他们考研复习的状态都像“神人”,类似于学的时候上瘾了,疯狂学,学累了就去大自然中走走什么的。颇有一种我们量子力学老师PPT中莲花的照片带给我的感觉。
我此刻面对考研,既没有激情,也没有纯粹。这种状态是不适合开始的,但话又说回来,不开始就永远进入不了状态。我不得不以这种状态开始考研复习,心理上十分别扭。
起步十分困难,过程也一样。在网上我看到了许多中途放弃的例子。我想我至少要有激情才能保证自己成功。对于我能否对物理学产生激情,我持保守看法。但是对于平时的生活能否产生激情,我认为是可以的,并且生活上的这份激情同样能影响到学业上,毕竟考研复习阶段对于很多考研人来说好像就是生活的全部了(B站上一堆考研直播室)。
生活的激情靠做事才能驱动起来,那么首先我就不能每天睡14个小时,这远超正常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就是所有堆着、积压着的事情带来的压力所致。就像前面说的,我喜欢有状态了再开始,而往往只有开始了才有状态。也只有开始了,才能开始做事,才能缓解其带来的压力。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想到这里,我已经知道我要怎样做了。就我而言,驱动自身、迸发(做事)激情的关键在于先动起来,勿以事小而不为。我这人如果动起来,状态慢慢也就热起来了,很像是滚雪球的感觉。
结束。
这是夜半乱绪的第二篇,说是“篇”,其实不太恰当,毕竟行文很混乱,且不管是逻辑上还是视觉上,结构都不好。结构还有格式什么的,留给未来的我来完善,并且之前写的内容一并完善。同时也靠这难得的写作来积累经验,更好地来安排结构。当然这不是一时半会能掌握的。最后依然像上一篇一样,放一张照片结尾。